建造一所全世界最好的未來學校

徐氏教育法™(Hsu Method™)+EDUx科技學校

徐氏教育法™(Hsu Method™)

徐氏教育法可以分由十個支柱來說明。

第一、教育的理念與作法(EDUx Philosophy) ;

第二、學生研習的核心科目(Core Subjects) ;

第三、學校學生所必須具有的特殊氣質(Student Qualities);

第四、學生必須運用自如的思考方式(Thinking Methods);

第五、學校設備及課堂現場的配置及教學方式(EDUx Operation);

第六、學校管理及學生發展數據收集及分析軟體(Software System for Data Collection &

Analysis);

第七、教師訓練(Teacher Training);

第八、學生智能(Special Smartness);

第九、課程大綱與內容(Curriculum);

第十、學生支持系統(Support System)。

這十個核心教義的作法及其背後的理論,加起來就稱為徐氏教育法™(Hsu Method™)。

EDUx學校

EDUx學校是根據徐氏教育法的教育理念下孕育出來的一所小學至高中(K-12)的微型學校(Micro School)藍圖。

EDUx學校理論孕育期長達廿年以上,由我們自己的小孩出生,成長,上學,在家自學的歷程中,我們不斷鑽研及實驗各種教學理念,慢慢的整合,以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的研究貫穿整個課程的安排,加入最新的科技,加上一套逐漸完善的學生發展的數據軟體,以大數據資料分析來支持學生個人化的課程,制定個人成長曲線及目標,幫助解決每個學生個性上、學業上的問題,以科學數據分析,預測及預防他可能的爆點(crash point),矯正他的缺陷,以培養具強大貢獻的能力,這就EDUx學校基本架構。

EDUx學校是一個微型學校,意思是人數有限制;EDUx學校也是一個One SchoolhouseSchool(一棟房子的學校),將來在同一個大都會型的城市裏,會有許多個EDUx學校。

EDUx 教育思想及作法

非另類學校

這個學校和現行的Alternative School(另類學校)的教育哲學和作法,都有根本上的不同。Alternative School系統如華德福(Waldorf)、蒙特梭利(Montessori)或瑟谷(Sudbury)的學校,有它存在的價值,但他們和EDUx學校的目標完全不同,EDUx學校的目標是培養下一代政府及社會各階層的領袖。這並不是說EDUx學校比其他學校要來的好或高貴,只是目標不同,作法自然不同,這裏說到這些學校的目的是避免造成混淆。

事實上,更易造成混淆的是認為EDUx學校是Elite education(菁英教育)。這是不對的,

EDUx學校和許多私立貴族學校不同,EDUx並非菁英教育。

黑手的教育、心理堅韌性的訓練

簡單的說,EDUx學校的教育是黑手的教育,是Get Your Hands Dirty(動手)的教育,是學會珍惜失敗,愈挫愈勇的教育,是Mental Toughness(心智強韌)的教育,是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的教育,是打心底眼不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教育,是像德蕾莎修女可以去抬屍體的教育,是謙卑的教育,是服務的教育。

傳統的菁英教育,充滿了耶魯大學教授William Deresiewicz在他的書《優秀的羊》(Excellent Sheep: 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and the Way to a Meaningful Life)中所提到的Miseducation(錯誤教育),台灣的教育方式,基本上就是菁英教育,或者說是菁英錯誤

教育(Elite Miseducation)。

自我動機及擁有權

美國紐約的一家學校Quest to Learn(Q2L)的學生說,「我們能自由的學習,我們不是只是填數學題目的空格,我們學習解決問題的各種策略,而且是用我們自己的方式。」這種自由度是自我動機的基礎,當小孩子拿回對問題的擁有權(Ownership),你可以看到他不眠不休的想要解決他自己的問題。這和我們在學校裏由學校老師代為思考,告訴學生如何做的教育方式,有天壤之別。

自我學習

一九九九年,一位名叫Sugata Mitra的印度教授做了一個實驗,他在印度新德里的貧民窟的一堵牆上嵌了一部連上Internet的電腦,貧民窟的孩子不知道那是什麼,大家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每個人都去玩玩它,在沒有任何人指導的狀況下,小孩子自己摸索,他們學會了許多知識。

他們學會一起探索,一起腦力激盪,想出不少新的Idea(想法),對村民來說,這裏成了孩子的集會討論中心,他們一起不再言不及義,開始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對小孩子們來說,這裏成了他們遊樂場的延伸,他們一起玩耍,一起互相教新學的東西,他們可以做他們自己。

MIT的Nicholas Negroponte說這個Hole-in-the-Wall(HIW,牆上的洞)是這些弱勢小孩一起擁有的「共同大黑板」。Sugata Mitra說HIW證明了小孩可以發揮合作的威力以及自然的好奇心

來催化學習,他因為這個實驗後來得到了一百萬美元獎金的TED大獎,他也開始推動他稱為MIE(Minimally Invasive Education,最少干預的教育)的教育改革。

事實上,小孩子的大腦天生就是一個超級的學習機器,他充滿了好奇心和問號,他一直經由觀察像海綿吸水般的大量學習,一直到家長、幼稚園、小學的教育一步步地奪走他學習的動

機,他就慢慢變得不太學習,這就是我們整個教育的寫照。

遊戲式的學習

其實MIE的理論完全合乎大腦所需要的學習方式,Marc Prensky在他的書《媽,別煩,我在學習》(Don't Bother Me Mom—I'm Learning!)提到小孩如何在電玩遊戲裏學會解決問題,策略性的思考,以及語言及認知的能力。

我們以為小孩在遊戲,在玩,只是在浪費時間,但是這正是大腦學習的方式,教育者看不懂,經常以各種考試或限制來干擾小孩子的學習,斲傷他們的好奇心和自我學習動機,一代一代傳下來,積非成是的結果以為謬誤的教育是正統的、正確的教育。EDUx學校的教育哲學完全打破這些錯誤的作法。

個人化的學習

愛德華.哈克尼斯(Edward Harkness)是美國十九至二十世紀的慈善家,他在一九三○年,捐了一大筆錢給一個叫做Phillips Exeter Academy(就是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上的高中)的寄宿學校,要求學校採用他認為最好的學習法,那就是打破傳統的授課方式,改採所有學生圍坐在大型橢圓桌邊,就像開會一般,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發言,以討論代替教學,他認為那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後來美國許多私立學校也採取他的作法,這就叫Harkness

Education(Harkness教育法 )。

HIW的經驗、MIE的實踐,還有Harkness教育法是EDUx學校核心教育方式的一部分。傳統的教育目標是把所有的人都教成一樣的人(Identical People),EDUx學校的教育,是尊重每個人的不同。每個人學習的Style不同,學習的內容、進度、方式、習慣完全不同,不可能用同一套作法來學習。因此未來的教育,必須要採Customized Learning(客製化的學習),使用Individualized Curriculum(個人化的教材)。EDUx學校的核心課程

EDUx 學 校 的 核 心 科 目 為 科 技 (Technology), 而 科 技 的 核 心 是 電 腦 程 式 設 計(Programming或Coding)。但學生學習的絕不僅軟體的發展,而是對整體科技的發展(包括AI人工智慧及ML機器學習)及其可能將來會發展出的新科技的掌握與深入學習。和程式設計息息相關的是電子電路及機器人的學習,這些我們統稱為Make(動手做的課程)。

在我們的定義裏,Make是和電子相關的產品(如littleBits、Raspberry Pi、Arduino)及軟體的控制,而不包括傳統的手工藝製作。在我們的系統裏,和Code、Make放在一起的是Design(設計)。Jacob Bronowski稱Design為「Hand in Action」,它是Make的前置作業,沒有它,就沒有Make,無法Code,也就沒有Technology,因此我們把Code、Make、Design放在一起,叫做CMD。因為C(Code,程式設計)、M(Make,動手做)、D(Design,設計)三者的組合,是創

造未來科技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們曾經教過的課程有軟體課,由視覺化程式設計到Python、JavaScript、HTML/CSS(可用來架網站)、Corona(可製作跨iOS及Android手機平台的App)、Ruby及Ruby on Rails,還有Minecraft的遊戲學習課程。至於硬體課則有自組桌上型電腦,Raspberry Pi、littleBits快速原型製

作,Arduino微型控制器的物聯網產品實作課,3D繪圖與列印、RC(無人機)等。EDUx的實驗教室裏,來教學的老師通常要不是新創公司的成員,就是專業的工程師,我們還喜歡找自學的年輕駭客(Hacker)。他們不是專業的教師,對教中小學生沒什麼經驗,當然沒有「教師證照」。

這是我們要的,我們接觸過的一些專業程式語言老師,他們的教法常讓我想到補習班的教學方式,我們就是要打破單向的教學習慣。我們的責任是教他們怎麼教孩子,怎麼與孩子有效率的溝通。此外,我們的老師與學生比率低;數百個小時的實驗後,數據應證了我們的作法是正確的。當你給小孩子一個很棒的資源的時候,讓他們有空間、有機會去摸索、去體會,而不是用中心的管控、教學心態時,他們的進步是非常快速的。

接下來的一門重要科目是腦力訓練(Brain Training),腦力訓練也可以說是EDUx學校裏最底層的訓練,我們的腦力訓練是架構在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研究的結果之上所提析出的課程,和一般人想像的腦力訓練是大不相同的。

舉例來說,我們開發的視覺與空間能力訓練(Visual Spatial Ability Training)是未來世界公民活在科技時代裏不可缺少的能力,可惜現在的學生或成人都沒有受過這樣的訓練,尤其是女生視覺與空間的能力明顯偏低,這大大影響了她們在工作上的進步與成就,許多工作者這方面的腦力不足,整體就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進程。視覺與空間能力訓練只是我們腦力訓練的一小部分,正確的、科學的腦力訓練的重要性超出一般人的理解,連科學研究也證實一般人腦力的使用與發揮,只是每個人真正腦力潛能的一小部分罷了,提昇腦力是每一個小孩、每一個人每一天都應該要努力的事。

我們的核心課程裏的另外幾個重點是數學、科學與語文,這和傳統的學校重點並無二致,但是EDUx學校和其他傳統或另類學校在這件事的相似處僅止於此。EDUx學校的學習方式受其理念的影響,不管是課程內容或教學方式都大不相同,內容細節在我們另一本專書有詳細論述。在這裏的語文(Language)指的是中文與英文,因為EDUx學校對溝通與表達的重視,在EDUx學校非常強調中、英文的能力須達到使用自如,達母語的程度。

另一項EDUx的核心課程是溝通(Communication),溝通不只是和別人說話,溝通是把自己的想法或欲表達的事情,以溝通的媒介傳達給想要溝通的對象。這只是溝通的一個方向。反過來,去接收、聽懂別人想要傳達的事物,則是溝通的另一面。

因此,往返兩個方向加起來,才稱做溝通;單向的溝通,並不能稱為溝通。我們重視溝通的訓練,因為溝通佔人類生活的一大部分,如果沒有溝通,人類的許多成就根本不會達成;事實上,人類許多仇恨、許多憾事的發生,都和溝通不良這件事息息相關。

在我們的課程裏,閱讀、寫作、社交、對話、演說、表演,乃至辯論、領導、團隊合作的訓練,全部屬於溝通課程的範圍。

EDUx是一個科技學校,我們的學生將來都會具有渾身的科技本領,這包括電腦程式設計、硬體開發、軟硬體的結合,以及以科技創業的能力。但這並不代表EDUx不重視人文素養及文化培養。相反的,我們的學生將來都是社會各行各業的領袖,而缺乏人文素養的領導人其實是最危險的人物。所以我們對人文課程有嚴格的要求。我們人文素養的課程包括Liberal Arts(人文學科)、服務與人格的培養,以及Civics(公民課程,即Citizenship的課程)。

創業課程

另一個重點是Entrepreneurship,或叫Startup(創業)。創業課程是EDUx學校的特色,我們將 Entrepreneurship 當 成 是 所 有 其 他 學 習 的 驗 收 平 台, Coding 的 結 果 就 是 創 造 科 技(Technology),而創新科技的結果就是服務人群社會,為所有人帶來便利與快樂,

Entrepreneurship就是連接兩者的橋梁。

創業訓練也可以說是一個實驗室,測試創新的科技是否能得到市場的接受,這是很重要的一步,沒有接受市場的考驗,所有的科技服務或產品都只能說是還在備戰狀態,並未產生它的價值。

價值產生的手段,在EDUx學校,就是創業的訓練。在EDUx學校的觀點裏,創業是一項綜合的成果展示,是一個實驗場域。在這裏,我們的學生學習人生及事業最重要的課題,那就是「失敗」。他們在一次次的嘗試與失敗中,學會擁抱失敗帶來的智慧與進展,了解每一次的失敗都是可貴的寶貴經驗,分析與檢討失敗的原因與改進的方向,變成他們對待失敗唯一的態度。

當然,創業是一項綜合藝術,它包含了idea的發想,尋找共同創業團隊,產品的研發,產品的製造、測試、籌資、行銷、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

許多人不相信兒童或青少年可以理解或學習這些「大人」的事,但是低估、錯估小孩的學習與理解能力本來就是傳統教育削頭式平等教育的問題,教育學者相信,家長相信,長期強化、固化這樣的觀念,壓抑了小孩的潛質。我只能說,這樣的壓抑是有效的,小孩的表現也說明了他們徹底接受了齊頭式的教育,腦神經科學或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早就證實了這一點。

相對的,不接受削頭式的教育法正是EDUx學校的教育哲學裏重要的一環,我們的創業課程突顯了這一點,創業課程裏的多樣化,對各項能力的挑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深化,小孩子是以好奇愉悅的心態在接受這些困難但有趣的挑戰。

誰說小孩不能學創業?端看怎麼教罷了。當然,我們不認為每個小孩長大後都該創業,但是創業的學習經驗可以運用在將來職場與人生上,絕對是可貴的一門課程。

EDUx學校的核心課程還有溝通與領導(Communication & Leadership)。未來世界裏,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是所有的事都會是由一組人一起合作完成,這一組人可能素未謀面,甚至不在同一個地理區域之內,未來有可能甚至不在同一星球上,他們要透過電子或其他方式互相溝通想法、作法,要有效的溝通,必須經過一套新式的訓練方式,這和傳統的溝通法完全不同。因此溝通與領導及團隊合作也必須是EDUx學校的核心課程。

最後一項核心課程是Service(服務)。服務也是EDUx學校核心理念的一項,因為很重要,它必須成為我們學生必修的課程。關於「服務」的理念,請參考我們說明EDUx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學生所需具有的特質的章節。

未來的世界是一個科技主導的世界,科技的快速進展將打破舊有的秩序,EDUx學校是一個科技學校,但是它的訓練是全面的,將來的畢業生不一定要從事科技。事實上,他們會散播到科技社會的各個領域,從事醫療、健康、商業、法律、財務、建築、工程、太空、教育等等不同的行業。相同的是,他們會利用在科技上的訓練,成為他們那個行業的領導者,以科技的技術或觀念,在其行業裏從事創新的工作,聯合人脈與溝通領導能力,結合同道來促成社會的進步。

最後,如果EDUx學校除了它的核心課程以外,缺乏了人文素養(Liberal Arts, Humanities)學科,那麼它的訓練是不完整的,缺乏了非常重要的一塊,將來他們所領導的社會,也將會明顯看到缺乏了人與人、人與過去的連結。人文素養的科目包括了文學、藝術、音樂、歷史、文化、地理、哲學、宗教等,EDUx學校的人文素養教學方式是採取Project-based的方式進行。Project採數人一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不分單科,同學透過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跨領域學習)來學習人文的科目。

EDUx學校的教育哲學

傳統教學讓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的東西離學生的生活太遠,他們

不知道學這些做什麼,因此提不起興趣。缺乏了好奇和探索的熱情,學習的效果自然低下。

EDUx學校的教育理念中的每一點幾乎都可以看做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動機(Self-Motivation)

的作法。EDUx學校的教育哲學可以用以下幾點做簡單說明:

第一、EDUx學校使用Project-Based Learning(專題學習,簡稱PBL)

PBL就是學生針對一個實際生活上的問題或挑戰,以主動積極探索的態度去嘗試解決這個

問題。PBL常常牽涉到多個科目或不同的領域,因此在PBL的過程裏,學生必須和其他團隊成

員合作,主動取得解決問題所需的知識或技術,試著對這個關係它本身的或是世界上其他地方

的實際問題,提出一個或多個可能的解決方案。然後去分析、合成、評估解決方案的可行性,

最後以多媒體的方式來呈現、講解這個團隊的論述,這就是一個典型的PBL的學習過程。

相對於傳統課堂上老師授課的靜態(static)學習法,PBL是一個動態(dynamic)的學習方

式。學生必須要同時使用各種方式:他必須積極閱讀,必須要寫作,必須以各種方式與隊友溝

通(寫、說、簡訊、App,或其他工具)甚至辯論,有時還需要尋求外界專家 的協助,一直到

得出答案為止。PBL的學習是多元而且刺激的。

第二、Individualized Curriculum(個人化的課程)

傳統教育法把所有人放在同一個容器裏去塑造,最後自然變成是同一個模子塑出來的同樣

的東西,EDUx學校基於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速度、準備、智力、性向、個性都大不相同,沒

有理由,也無法以單一種方式去教所有的人。我們的作法是對學生作詳細的評估,根據他的性

向、興趣、長短處、心理素質,及個人期望制定他的個人學習檔案(Individualized Student

Profile,簡稱ISP),再由ISP制定他的個人化學習目標和學習菜單。

學習的目標要訂得實際,同時對學生具有挑戰性。目標也會每週或每月由導師、學生本

人、與家長進行檢討,一方面檢視目標進行的狀況,一方面聽取三方的意見,有必要的話,做

適度的調整。這就是EDUx學校特創的Individual Learning Plan(個人學習計畫,簡稱ILP)。

唯有個人化的學習才能避免學生學習落後,最終變成放棄,或者學的東西都是已經會的內

容,造成時間和資源的浪費,更重要的,造成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就像穿著不合腳

的鞋子走路,剛開始或許還能將就,久了就開始腳痛,疼痛一旦開始,就只會惡化,最後的結

果一定是脫下鞋子或不再往前走。EDUx學校的ISP和ILP確保學生在適性適能力的愉快情緒下學

習,所有的學習理念和作法都由這裏開始。

第 三、 Cooperative Learning(合 作 式 的 學 習 法), 或 叫 做 Collaborative

Learning(協作的學習)

EDUx學校的學生認為CL是天經地義的學習方式,他們學會和不同型態、不同程度、不同

年齡的人合作,大家一起互補,不藏私的互通有無,以小團隊的目標為個人目標,扮演好自己

的角色,幫助別人的缺失,大家共同為目標努力。這樣的學習,還包含了很重要的Peer-to-Peer

Learning(同儕間的學習),也包括了Learn by Teaching(由教別人來學習),最後的結果是每

個人都幫助別人做到最好的自己,每個人的學習效果都達到極大化。

第四、Mixed-Age Learning(混齡學習法),或是 Peer-to-Peer Learning(同儕學

習法)

我們說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其中有一點就是學校依年齡來分隔學生,實施所謂的Age

Segregation(年齡隔離)。在生活中,不管是在家庭裏或家庭之外,人類過的是混齡的生活,

兄弟姊妹幾乎都是不同的年齡,有時候相差的年齡還非常大,但是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個屋簷底

下。小孩子到附近的公園裏玩耍或到雜貨店去買個什麼,碰到的人大多是不同年齡的人,因此

我們隨時要和混齡的人相處、打交道,為什麼到學校來就是同年齡的人在一起呢?難道這樣有

利學習嗎?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運動賽場裏要分齡,或許還有點道理,因為六、七歲的小孩和九、十歲的小孩,身體的大

小、力量會有相當的差距。但是學習、智力和體格、體力是完全不同的。聰明的六、七歲小孩

在學習上比起智力發展沒那麼快的小孩,可能要超前許多。超前的人編在低年級班,學簡單的

內容,落後的人編在高年級班,學他無法應付的課程,只因為他長得比較高大?這是完全沒有

道理的事,而且對超前的、落後的小孩都極不公平。

事實上,以前的One Schoolhouse學校的原型,本來就是混齡的,你認為孔子的那些學生都

是分齡上課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校採取了反社會、反學習、荒謬的年齡隔離制度,

現在應該是走回能幫助學習的混齡學習法的時候了,這是EDUx學校另一點和傳統學校大相逕庭

的地方。

混齡學習有什麼好處?依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速度,給予他個人化的課程才是正確的作法,

除了來自老師的指點之外,很重要的是學生之間的同儕學習(Peer-to-Peer Learning)讓他們將

學習變成是他們知識系統的一部分,而在混齡的學習環境中,年齡及能力較高的同學,藉由教

年齡較小的同學,把所學的內容扎實的再反芻一番,能夠達到釐清疑問,把自以為懂,但其實

並沒有真懂的東西真正學懂,而年紀小的學生也可以由大一點的同學得到教導和mentorship(指

導),轉過頭來也熱心幫助年紀更小的同學,造成一個互相幫助的良性學習環境和氣氛,這就

是混齡學習的好處。

曾經有家長來到EDUx學校,發現他的小孩在教室裏興高采烈的,「很吵鬧地」和其他同學

在互相教學。家長對我們抱怨,說他的小孩已經在假日到圖書館去當英文小志工,不需要在教

室裏還要「服務」其他同學。他認為他的小孩應該要趕快趕進度,「這些東西他都已經會

了」。

根據我們測試的結果,這位家長認為他小孩已經會的東西其實離會還很遠。混齡的環境可

以提供讓大孩子教小一點孩子的機會,讓他們見識過去所學,了解自己並未真懂,這是很重要

的一步,這一步會讓小孩子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同儕學習和混齡學習的好處還很多(比如說混齡教室比較像家庭,大的照顧小的,這種和

傳統教室不同的氣氛有利於學習和小孩身心及人格的發展),但光是教學相長這一樣就足以推

翻現行的年齡隔離制度了。

第五、Brain-based Learning(以大腦為本的學習法,BBL)

人類的學習其實是大腦的學習,現行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很多是反大腦的學習法,意思是說

大腦對那樣疲勞轟炸式的、你說我聽式的、反覆練習式、機械式、記憶式、反思考式的、統一

答案式的、基本上是無腦式的學習法是非常反感的。大腦表達反感的方式是退縮、禁制、沮

喪、失趣,最後是整個關閉(Shutdown)。這是每天許多小孩都在發生的事。

BBL指的是在Project設計,教學方式,課程安排,課堂作法,以及整個學校和學生的作息

時間,全部都是根據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為依據來做。腦科學告訴我們大腦是怎麼學

習的,他要怎樣才能樂在學習,學生認知的發展,不同的性向,不同的年齡之間的學習差異是

什麼,根據這些結論來設計學校的學習甚至行政工作,就會有好的成效。忽略大腦為本,學習

的成效就一定不彰,這是目前一般學校教學的通病。

第 六、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跨 領 域 的 學 習 法), 又 叫 Cross- Field

Learning(跨科目學習法)

生活上的問題發生時,很少是局限在同一個領域之內的。一個歷史的問題,發生時可能是

因為某種地理的因素、天候的影響,而問題影響的層面,可能及於氣候、數學、地理、文化等

其他的領域。

沒有跨領域的訓練及合作,很難真正去解決類似這樣複雜的問題。所以跨領域的學習法是

非常實用而且必要的,它的重要性在於:

一、跨領域的教學法可以讓學生跨越單一領域的思考方式,避免對問題產生偏見,以至於

忽略問題的解決方式。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學習單一領域的專業常會囿於某種固定的思

考方式,這常常會變成解決複雜問題的盲點。

二、跨領域的學習可以訓練學生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認知發展,學者指出跨領域學習可以訓

練學生以多角度的觀點來看待某一個固定的議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稱做Perspective Taking

Techniques(採取不同觀點的技巧)。

三、心理教育學者Howard Gardner提出學生來自多元背景,帶來的多元智能,可以激發學

生不同的學習角度,這種Heterogeneous(混合的、異質的)的方式可以刺激學生多元的學習,

而這種多元的學習,就是跨領域的學習。

綜合以上三點,結論是,這個世界的問題是複雜的,本質是多元、多面向的,是跨領域

的,是不會也無法細細獨立切割成學校學習的不同科目。任何教育方式本就應該去呈現世界上

發生的實際問題,否則教育只是空中樓閣,跨領域的教學法是呈現問題本質的教學方式,也是

學生應該學習的方式。

第七、Technology-based Learning(科技為本的學習法,簡稱TBL)

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以後的X世代、Y世代、Z世代

的年輕人和小孩,一般人稱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的一代,他們歷經改變了整個

世界的科技旋風,他們的大腦也和我們大不相同,這裏說的不只是想法不同,而是從大腦的結

構上開始徹底的不同,因此我們再用過去認為對的方式教育他們,有點像是對牛彈琴,無法得

到認同,更無法得到效果。

有些教育者及父母認為網路、電腦、電玩遊戲這些東西只會讓小孩沉迷,讓他們分心,讓

他們和群體脫離關係,他們腦裏浮現的畫面是沉溺在網咖,鎮日打電玩青少年的畫面,因此科

技就是帶壞小孩,讓他們脫離現實,甚至出現反社會的行為。

當然,這是一種極端,現在這樣公開講的老腦袋已經不多了,但是這一類由恐懼不安出

發,在新時代裏缺乏安全感的反科技心態者,許多還是這個社會的主導者,他們還是帶著自己

都不知道的無知和落伍在領導整個社會,甚至主宰科技的教育。

多數的教育者和父母面對科技的態度是溫和的,他們除了經常表達電腦、平板、手機影響

小孩學業及視力的擔憂之外,同時也認為科技是應該學習了解和應用的東西。問題是,不管是

前者或後者,對科技的強大威力以及它如何入侵我們的生活,可以說完全沒有任何認識。

舉例來說,像Google、Facebook這樣的大公司,長期、大量的收集我們在網上的活動,每

一個人的每一個動作,全部都被記錄下來,他們對於我們每一個人在想什麼,做什麼,找什

麼,喜好什麼,和誰在談什麼,想學什麼,都瞭若指掌。簡單的說,他們比我們每一個人都更

了解我們自己。

EDUx學校的軟體系統,整體的設計就是記錄、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行為,了解他們不

同的個性、喜好、性向、學習方式、思考方式,以便提供最適合他個人的學習內容給他。如果

傳統的教育是每個人穿同一件樣式、大小、顏色完全一模一樣的衣服,那麼EDUx學校給每一個

學生穿的衣服,都是根據他的身材、活動方式、喜好的風格和顏色量身訂製的。如果沒有新科

技的幫忙,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科技在課堂的應用有Internet、Intranet、多媒體的學習法、線上學習(Online Learning)、

MOOC(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社群媒體(我們說過Twitter是很好的上課工具)、Apps,

及其他的程式或軟體等。舉例來說,我們在課堂讓學生和老師使用一個叫做Slack的線上工具來

溝通,Slack是團隊溝通的社群媒體,它有強大的威力:

一、所有學生及老師的通訊全部集於一處(Slack之內可以再依不同的課程或目的,另外開

不同的群組);

二、它和我們使用其他的軟體工具可以互通,結合一起使用;

三、學生和老師可以分享檔案,甚至可以在Slack上面測試一些小程式,而且這些小程式可

以和所有人共用,這大大的增加了所有人的生產力(productivity);

四、Slack還可以少數人或一對一通訊,所以想找團隊內的部分人或個人談話,不必再另外

使用其他的工具;

五;Slack可以讓團隊成員分享檔案,它也能和dropbox結合,這是非常方便的;

六、所有的通訊都可以搜尋,任何時候要找什麼都很快;

七、Slack在電腦上,在手機上,在平板都有。永遠在雲端,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

使用。假設我們的全體學生今天搬到另一個國度,隔天早上上課,所有的課程和使用的工具都

在雲端,學生上課還是使用同樣的工具,所有的資料檔案都還在,完全不受影響,感覺不出來

已經到了幾萬公里以外的另一個地方。我們強調學生的學習效力,只有利用新科技才能不停提

高生產力和產值。

Slack只是EDUx學校的學生使用的眾多工具之一而已,其他像Github(存放程式的地方)、

HelpScout(問問題,找人幫忙的地方)、Trello(Project管理的軟體,讓團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

並參與管理Project)等等,工具還有許多。

你不相信小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這些複雜的工具嗎?你可能會很驚訝他們能做什麼事。

第八、Game-based Learning(以遊戲為本的學習法,GBL)

如果你聽到用電玩遊戲來幫助小孩學習,你覺得真是造反了。EDUx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學習

方式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教育法,我們的作法是造反,但是我們的方法都是有嚴格的科學、心理

學及教育研究支撐,這包括了用電玩遊戲來學習。

前面談到美國紐約有一家學校叫Quest to Learn(Q2L),是由一位有名的遊戲設計及研究

學者叫做Katie Salen在二○○九年創辦的,這是一所公立的Charter School(公辦民營的特許學

校),到二○一六年已經是紐約家長排隊都進不去的熱門學校。雖然它不是以考試上大學為主

軸的學校,但是有百分之五十六的學生在全市的考試中超出平均值。紐約大學的教授Richard

Arum自二○○九年追蹤研究Q2L的教學,他的結論是:「這個學校教會孩子合作,並掌握二十一

世紀需要的系統思考(System Thinking)及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能力。」

以遊戲為本的學習法(GBL)基本精神是把學習變成一個遊戲,遊戲的主題通常就是征服

(Conquest),征服就是去完成被賦予的使命,就像將士出征一般,征服了這個之後,再下一

次去征服另一個,愈來愈難征服的挑戰,小孩過關斬將的結果是能力愈來愈強。

舉例來說,Q2L的生物課程是這樣的一個遊戲:遊戲的故事是有一位叫做Dr. Smallz的醫

生,不小心把自己縮小了,跑到一個病人的身體裏面去了。同學的使命(mission)有兩點:

一、讓Dr. Smallz離開病人的身體裏,恢復他的原狀;

二、治好這個病人。

這個課程──嗯,這個遊戲──裏總共有七關,就是七個要征服的使命,每一個關卡的難度

稍有不同,有些需要一週,有些需要三週才能完成。在通過這些關卡的挑戰時,學生要學會人

體的各種器官及其功能,人體的各種系統和結構等。學期末學生要分組上台報告每一個關卡是

如何被他們征服的,以及病人的病兆是什麼,要如何醫治好。

這個例子說明了GBL典型的學習方式:

一、它適合現在孩子頭腦的思考方式:它把學習設計成一關關的挑戰,小孩充滿自我的動

機去征服關卡,接受挑戰,這是一種高度的動手學習(Learn by Doing),學習的效果和傳統式

的教學法不可相提並論。

二、學生不再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因為就像在遊戲裏,失敗根本是常態,失敗只是重複

(iteration)的過程,重來一次,如果還是失敗,就再來一次,就像在遊戲裏一樣,他不會懼怕

失敗。

三、玩遊戲的特色是即時回饋(Instant feedback),這也是GBL的特點,因為即時回饋,孩

子對他們的遊戲進展和接下來的目標會很清楚。

四、玩遊戲另一個特點是合作與不停的互動。GBL也是如此,在學習過程裏有許多的分

享、分工合作,分享新學到的知識和經驗。

五、遊戲就是玩,GBL的基本原則就是Learn by Play(在遊戲中學習),還有什麼學習比

玩遊戲更沒有壓力、更有效的?

第九、Purpose-Driven Learning(有目標的學習法,PDL)

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人生如浮萍」,意思是人生沒有目的,像浮萍一般的隨波逐流。這

裏面有一個重要的涵義是,人生的方向不是由自己決定的,而且由別人或者是某些事件來決

定,我們都覺得這是不好的。真正的原因在於人需要的是價值感(Sense of Worth),既然無目

標的漂浮,就會缺乏那種生而為人的價值感,這會變得我們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人生是如此,學習也完全可以類比。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說:「教育不

是人生的準備工作,教育就是人生。」(Education is not preparation for life;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既然教育即是人生,那麼我們最渴望的就是教育帶給我們的自我價值感,而價值感需

要由達到目標來彰顯,如果學習沒有目的,何來價值感?

傳統的教育在這方面非常缺乏,常常不願或無法回答學生想知道的「為什麼在學這個?學

這個對我有什麼用?」而回答這個問題,就是PDL的真義。

史丹佛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William Damon的研究發現,十二歲到二十六歲的青年中只有百

分之二十的人某種程度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則是可以稱為drifter(無人生目

標、如浮萍般遊走的人),剩下的人則是居於這兩者之間,可能是正在追求人生的目標。

這個年齡層的人幾乎都是在學校接受教育的人,他們人生缺乏目標來自於教育與學習沒有

目標或目的,這讓他們的學習缺少了動機,學什麼都不知道要幹什麼,有什麼意義,這樣的學

習,怎麼能不影響他的整個人生?

William Damon認為Purpose(目標)有兩層意義:第一,必須要對學習者本人有意義。目

標是他自己的決定,而不是老師、父母、同學賦予他的目標;第二,這個目標必須和他所處的

社會有所連結,不能只是完全自私的。

這不是說一定要胸懷大志,隻手改變世界才叫目標。而是和社會產生關聯,因為個人的努

力,對社會的任何層面產生任何形式的貢獻,都可以稱作是目標。由這兩個要件來檢視,在我

們這個社會裏,因為考試升學掛帥,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社會關懷感的情形遠比西方社

會嚴重。而這個問題,來自於我們缺乏PDL。

在EDUx學校,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包括為什麼要做這個Project,學這個知識,找尋這個答

案,一直到對待老師、同學,對待動物、植物、物品,對待學校外的人,我們都要幫助學生去

找尋他的Purpose,我們強調的是和實際世界的關聯性,要讓學生很清楚的知道,為什麼要做這

件事,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學這個有什麼用。

一個教學上的代數問題,老師如果只是埋頭教,不停解題,沒有引導學生找出問題和世界

的關聯,和為什麼要做這些事的理由,這個老師是失職的,不管他是不是教會了學生在考試裏

如何應付同樣的題目。

EDUx學校的理念是,唯有幫助學生找到目標,他們的學習才會充滿自我動機(Self-

Motivation),學習才能由被動變成主動,也才會是屬於他自己的學習。我們要讓學生理解,學

習的目的要和人生的目標結合,他們會養成習慣,做任何事之前,都會去想清楚為什麼要做這

件事,這件事和社會的關聯是什麼,這樣他才會帶勁的去做,也才會對他人有正面的影響。這

就是PDL的真正意義。

第十、Borderless Learning(無疆界的學習法,BL)

EDUx學校的教育哲學裏有一條是Borderless Learning(無國界的學習),縮小來說,就是

無校園圍牆的學習,也就是校園和社會的無縫接軌。在EDUx學校,我們的學生不需要從事極限

運動,也不採用爬高山之類的體力活動來訓練學生的Mental Toughness(心理堅韌性),創業是

我們訓練學生從失敗裏不斷追求改進與成功的方式,也是科學研究提出的最有效的訓練學生的

心理強度的訓練。

我們都知道,也都會說,Internet打破了國界,學習不再有疆界的限制,但是真的是這樣

嗎?事實上大大的不是如此,這就好像我提過的一個寓言:把一頭牛用腳銬綁住,圈在一根柱

子上,牠活動的範圍就局限在鐵鍊長度為半徑的方圓內,長年下來,牠已經接受了這樣的限

制。有一天,當農夫取下腳銬和鐵鍊,換上一條細繩,綁住牛的腳和柱子,牛可以很輕易地扯

斷細繩,但是牠並沒有這樣做,還是毫不抗拒的安於被綁。我們的教育不也是一樣?看看台灣

學校的教室,BL根本毫無實現的跡象。

這年頭的孩子,是屬於電玩遊戲裏的那一代,他們習慣的是遊戲裏提供的real-time

feedback(即時回饋),如果讓他們在課堂上能上網路,恐怕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會受到學生

即時的挑戰。當然,會有許多老師因為失去權威地位而感到威脅與不安,但是權威教育時代已

經過去了,老師的角色也必須要改變。

BL的真義是教學必須要由Teacher-centered(以老師為中心)改成Student-centered(以學生

為中心),意思是學生變成是學習的主人,知識的來源是學生本身跨越領域、跨越國界去學習

來的。他們超越時間與空間,校園的圍牆已經倒下,城市即是教室,世界是平的,科技是他們

學習的武器,學習的方式是多元,多媒體的,是觸摸的,是動手做的,是圓桌式(Harkness

Table)的討論,是團隊的合作。

不僅如此,BL是在心理上突破時空的限制,透過科技,讓學生能和國外的老師和學生一起

學習,把整個世界搬到教室來,透過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或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

境),讓學生到巴黎的羅浮宮飽覽西方藝術,到秦始皇的兵馬俑墓地去看看,再到大英博物館

參觀The Parthenon Sculptures(帕德嫩神廟雕刻)。

第十一、Outdoor Learning(戶外學習法)

這個部分,傳統的學校教育有在做,但是完全不夠,看看現在台灣孩子的成長,可以很清

楚的看出來。英國人對於他們的戶外學習很驕傲,他們認為這些戶外活動延續了英國人探索和

冒險的傳統。美國人把這個傳統帶到新大陸,更加發揚光大。看過Lewis & Clark西部開發史

(一八○四~○六年,美國國內首次橫越大陸西抵太平洋沿岸的往返考察活動。)的IMAX 3D電

影,讓我對美國人血液裏的冒險精神印象深刻。

戶外教育至少有以下幾點重要性:

一、戶外學習對學生的智力、體力,心靈,社交,甚至道德感,都大有助益。

在戶外,讓我們暴露在大自然的偉大之外,了解到人的渺小,體會到作為人的責任和使

命,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舒緩我們的情緒,讓我們的緊張和壓力得到解放,也讓我

們深入思考人生的目的。簡單來說,大自然幫我們做一個更好的人。

二、科學研究證實,戶外教學對於自閉症(Autism)、過動症(ADHD)的小孩有特殊的

療癒效果。

本來拒絕人群,不開口,甚至具攻擊性的孩子,在大自然的環境裏,變得開放,願意接受

他人,開始嘗試新的事物。一位有二十年經驗的特教老師,提到一位參加戶外活動的自閉症孩

子時說,「我從來沒看過他那麼放開,做一些我不知道他有能力做的事。」

三、戶外活動讓孩子更有自信,提高他們的自我價值感。

有些孩子在從事戶外學習時發現,自己不再永遠事事落在人後,竟然可以做得比那些平日

看不起自己的人強,這只是一個例子。孩子在自然的環境裏學會互助、分工,在共同完成某一

件事裏,他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沒有他找來的爬藤,就沒有辦法完成一座小吊橋……),

他的自信和自我價值來了,這是在教室內課堂的桌椅和黑板之間找不到的感覺。

四、戶外活動讓小孩改變互相間的關係。

大自然的場景裏,讓孩子自然的合作起來,孩子會發現平時他不喜歡,看不起的同學,有

他有能力的一面,也有他可愛的另一面。孩子學會去發現別人的優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增進

了,小孩會把這些關係帶回課堂、帶回家裏,這是大自然的魔力。

五、戶外提供Unstructured Play(無結構的遊戲)最好的場地。什麼是無結構的遊戲?有什

麼好處?請繼續看下去。

第十二、Learn by play(從遊戲中學習),特別是Unstructured Play(無結構的遊

戲)

人是群聚的動物,意思是人是社會動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決定一個人自我的價值觀,也

決定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由遠古時代開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由Play(遊戲)開始。你

看兩個素未謀面的小孩碰面之後,很快的玩在一起,這就是深植在人類DNA裏的表現。生物學

上說,每一個人類的生命由開始到結束,就是整個人類歷史演進的一個縮影。

所以老祖宗由遊戲社交開始,發展出社會的雛形,每一個小孩也如法炮製,和別的人類之

間也由遊戲開始,發展出關係。事實上,新生嬰兒的父母親,看到自己的小孩,第一件事就是

和他玩。你有沒有看過道貌岸然,嚴肅得不得了的長輩,不管是剛入中年或老年人,一看到小

baby,馬上整個臉像冰化似的,都要逗baby玩一下才開心,這就是人類的本性。

因此人類的本性由玩開始,由玩中學習,這是無庸置疑的事情。人類從玩耍裏發展出語言

表達、社交的能力、感情的成熟度,甚至發展出整個社會的結構,所以遊戲是人類最自然的學

習方法。

人類也由遊戲裏學會同理心,學習表達自己如悲傷、憤怒、痛苦、喜悅等複雜的情緒。一

個小孩會在遊戲裏和他的同伴訴說他的貓被一輛摩托車壓斷了腳,他在學習吐露他哀傷甚至痛

苦的情緒,他的同伴也在學著怎麼去表達與友同哀的感情。

Play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豐富我們的情感,令我們快樂,讓我們學習與人相處,學習

公平、理性,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慾望,學習由他人的觀點看待自己,經由觀察他人,了解

自我的價值感。

不只如此,例如畫畫、丟石子、跳格子、跳繩等,Play讓小孩有機會發展手眼協調及其他

身體的認知,也讓他們更有自信。

Play讓小孩發揮想像力及創造力。佛洛伊德說,「每個在玩耍中的小孩,就像是在創作中

的作家一樣,他很認真的看待他所創造的虛構世界。」

Play滿足了人類創作的原始慾望,它是所有學習的起始點。可是我們環顧四周,看到的盡

是一些Over-Scheduled(過度安排活動)的小孩,爸爸媽媽幫他們安排了許多課程,男孩子要踢

足球、學桌球,女孩子學芭蕾舞或街舞,男女孩都要學鋼琴或小提琴、學畫畫、學游泳、學書

法……。父母恨不得小孩什麼都學,什麼都會,於是乎由城市一端趕到另一端,載來載去的結

果,弄得大人小孩都很累。

仔細看一看,這些傳統上稱為「才藝」的課程,其實都應該是遊戲、玩耍的領域。可是大

人把「玩」的元素抽掉了。剩下來的,只是和學校課程沒什麼兩樣的另一個課程罷了。

問題出在哪?問題在於這些活動都是Adult-Driven(大人推動的)、Adult-Supervised(大人

監督的)、Adult-Organized(大人組織的),由大人推動的、監督的、組織的活動,加上由大

人制定的遊戲規則,讓這些「遊戲」一點都不好玩,這些把遊戲裏可貴元素榨乾的活動,剩下

的只是食之無味的殘渣罷了,無怪乎小朋友—特別是聰明的小朋友—避之唯恐不及。

真的,我們老祖宗不是這麼玩的,人類是由Unstructured Play(無結構的遊戲)開始的。

什麼是無結構的遊戲?先來看什麼是有結構的遊戲:我們熟悉的球類和運動,包括棒球、

籃球、足球、桌球、游泳等,全部都是有完善遊戲規則的遊戲;另外包括下棋,和老師學音樂

等,也都屬之。

無結構的遊戲就是把大人拿掉,把規則拿掉,把組織、監督拿掉,返回遊戲的本質,基本

上回到「無人管」的原始情境,這才是回到了遊戲的初心,遊戲的本質。

UP因為無大人管轄,無大人插手組織,小孩什麼都要自己來,他要去創造,創造遊戲的規

則,這就讓他學習到創造力(Creativity)。因為沒人管,他因此要做很多決定,如此他學會了

做決定(decision making)的技巧。他還要和同伴討論,甚至討價還價,這就學了溝通

(Communication)、說服(Persuasion)、領導(Leadership),還有衝突的處理(Conflict

Resolution)、問題的解決(Problem Solving)。

在UP中,小孩得到磨練智慧的機會,他會變得更聰明,注意力更集中,更專注,情感上更

成熟,學會分享,提高他的EQ,學會社群的組織,活動的籌辦,學會自我紓解壓力,處理自己

及同伴的情緒問題,也會變得更具同理心、道德感、正義感,更理性,更自我尊重,也更會自

我控制。

這一切都是有科學研究支持的結論。相對於UP,一般的play不是完全無益,只是效果益處

和UP差很多。至於由大人(包括父母和教導者)安排的活動,常會伴隨或多或少的壓力,有時

會得到反效果,讓孩子懼怕學習,這些並不是不常看到的狀況。

在EDUx學校裏,我們對UP—尤其是和大自然結合的戶外UP—是非常的重視,我們知道,

有時候,放手不管,其實是對小孩最有益處的事。關於UP,我們唯一要專注的就是小孩的安

全,除此之外,我們不插手。

第十三、Active Learning(主動式的學習)

學校教育裏碰到的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學生對學習沒興趣,學習情緒和成就感低落,這

也是許多教育者和父母最困擾的問題。但是看看今天教育的作法、教學的方式、課堂的安排、

學習的內容,包括沒有間斷的考試,整個價值的觀念,以及來自社會的期待,每一點都在積極

而有效的撲滅小孩學習的動機,造成小孩的壓力,以及摧毀他們對學習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無

窮盡的慾望。

EDUx學校的教育理念,包括:專題學習、個人化的課程、合作式的學習法、混齡學習法、

以大腦為本的學習法、跨領域的學習法、科技為本的學習法、以遊戲為本的學習法、有目標的

學習法、無疆界的學習法、戶外學習法、從遊戲中學習及無結構的遊戲,每一條都是在推動小

孩子主動學習的先天本能。

事實上,主動式學習不是什麼新鮮事,荀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說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

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他在談的就是主動式學

習。

動手做(Learn by Doing)是最好的學習法,可是我們的教育者老是告訴小孩不要亂摸。他

們忘了,手指頭上千千萬萬的神經直通我們的大腦,如果你能在電腦螢幕上看到觸摸所牽動的

大腦反應,你就會知道為什麼大人常常是阻擋小孩學習的人。

還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在課堂上睡著的經驗,「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法老早就

應該進入歷史,它效果很差,可是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是教育主要進行的方式,這是一件

很悲哀的事。

科技,特別是軟體,還有創造這些科技的人(多數是年輕人),有著新奇的想法,改變世

界的熱情,他們創造了許多很棒的工具,卻因為許多無知的教育行政者,因為他們不懂,也不

會學習,讓我們的教育還停留在幾百年前的形態。今天,已經有許多學者在疾呼,他們主張,

「老師在課堂上,什麼都可以做,就是不要教」。研究顯示,老師在課堂不要教學,學生主動

學習,考試成績反而上升。這說明了主動學習的威力,被動式的學習無效,我們的教育還在等

什麼呢?

究竟什麼是主動式學習,它和被動式學習(Passive Learning)有什麼不同呢?這個學習三

角形(The Learning Triangle,參見圖一)把主動、被動的學習法說得很明白。圖右邊的百分比

說明了學習的效果。